• 媒體聚焦|5月,“核”力建功新時代

    發布時間:2023-06-20 信息來源:

      5月,花開滿樹紅,勞動最光榮。核工業人用堅守詮釋勞動精神,以奮斗激揚青春力量,“核”力建功新時代。

      5月,中核集團擔當負責、自信自立、激情奮進的品牌形象進一步增強。《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和國資小新在重要版面、欄目、節目推送中,聚焦關注中核集團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特色做法、自主創新鑄大國重器背后的故事以及中核人為“國之重器”堅守拼搏的奮斗模樣。中核集團參加中國品牌日活動、中核集團海水提鈾試驗平臺建成投用、“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通過竣工驗收、田灣核電站7號機組穹頂球帶成功吊裝等掀起媒體報道熱潮。

      聚焦中核集團主題教育

      5月1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中管企業、中管金融企業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新華社發文《凝心鑄魂 銳意進取——中管企業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聚焦關注中核集團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特色做法。

      

      5月11日,《科技日報》刊文《國資央企扎實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國資央企第一時間啟動工作部署,嚴格按照相關要求,精心謀劃實施,推動主題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理論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堅定。中核集團加強組織領導,系統謀劃推進主題教育,統籌抓好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打出“組合拳”。

      03主題教育科技日報

      聚焦中核集團品牌形象

      品牌凝聚力量,奮斗開創未來。2017年起,國務院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在2023年中國品牌日活動舉辦期間,中核集團董事、黨組副書記王杰之參加中國品牌發展國際論壇,中核集團攜“華龍一號”“玲龍一號”等自主品牌亮相中國自主品牌博覽會。央視網、青年報等媒體紛紛走進中核集團展臺,將鏡頭對準中國核電技術。

      04品牌日展臺05品牌日愛芳

      在第七個中國品牌日到來之際,國資小新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央企自主創新鑄造中國智造品牌:核電、高鐵、爭氣機……》,專題聚焦國資委新聞中心主辦的“走進新國企·智能制造品牌行”首場活動走進中核集團,通過近距離接觸大國重器,感受“中國智造”的力量和中國品牌的魅力,展現中國作為核大國,大步邁向“世界一流”的堅實步伐和堅定決心。

      《國資報告》發文《國企探路世界一流品牌建設》,文中稱,中核集團所屬核動力院持續加強品牌體系建設,不斷豐富中國核動力的品牌內涵,逐漸形成了核動力、核電、核技術應用三線并舉的型譜化、體系化發展格局。

      06品牌日國資小新07品牌日國資報告

      品牌日當天,《人民日報》刊文《中國品牌 邁開高質量發展堅實步伐》,創新綠色能源技術,中核集團自主四代核電實現新突破,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成功實現雙堆初始滿功率,快堆示范工程建設安全高效推進。截至5月11日9時,相關信息獲《科技日報》《經濟參考報》等報道或轉載546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401篇,客戶端文章99篇,微信文章35篇,論壇博客6篇,網絡視頻3篇,外媒2篇。

    08品牌日人民日報

      5月15日,《人民日報》刊文《攜手推動品牌建設高質量發展》,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潘建明介紹,目前,由中核集團研制的自主三代核電“華龍一號”全球首批4臺機組全部按期建成投運,未來還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全球核能發展提供更多中國方案、中國經驗。截至5月20日9時,相關信息獲《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央視網等報道或轉載761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405篇,客戶端文章65篇,微信文章245篇,微博37篇,論壇博客9篇。

    09品牌日人民日報潘總發言

      5月16日,《人民日報》刊文《踐行社會責任 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 中核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潘建明發言,中核集團始終以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發展追求,弘揚企業家精神,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助力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同日,人民政協網發文《中國智造品牌哪里來?》。“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介紹,“華龍一號”是我國核科技工作者歷經20余年自主研發并建造成功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核電技術,安全性、經濟性、可靠性、先進性等各項指標完全滿足國際三代核電以及國內外最新法規標準的要求。

    10品牌日人民日報潘總發言內容11品牌日人民政協網

      5月23日,中核集團在中國核電的發祥地浙江海鹽秦山核電啟動首屆上市公司集中投資者交流季活動。中核集團總會計師王學軍在致辭中表示,中核集團將以本次投資者交流季活動為契機,開啟上市公司與投資者高效溝通的新局面,同時也將持續推動上市公司提升經營業績,打造上市公司的“核級”品質;加大優質企業培育力度,打造好上市“預備隊”。截至5月26日14時,相關信息獲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央視頻、證券日報網、 澎湃新聞網、中證網等報道或轉載144篇。

      12品牌日證券日報

      聚焦中核集團創新發展

      5月24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格羅西訪華。“這是我作為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首次訪華。中國與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關系牢固且不斷發展。”格羅西表示,明年,我們還將慶祝中國加入國際原子能機構40周年。在這40年里,中國在核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核電機組數量最領先的國家之一,中國的核電機組規模很快就將位列世界第二。這意味著國際原子能機構和中國可以通過不同的組織和機構——如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和所有其他機構——在許多領域開展合作。

      截至5月26日14時,相關信息獲《科技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等報道或轉載1061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641篇,客戶端文章170篇,微信文章146篇,微博文章58篇,論壇博客文章27篇,外媒文章4篇,網絡視頻15篇。其中,CCTV《新聞聯播》播出1次,CCTV《新聞直播間》播出3次,CCTV《中文國際》播出2次。

      13原子能機構訪華14原子能機構訪華02

    15原子能機構訪華0316原子能機構訪華04

      5月17日,中核集團海水提鈾試驗平臺正式投用,這是國內最大的開放性海水提鈾海試平臺。同日,以“協同創新·開創未來”為主題的2023年度海水提鈾技術創新聯盟理事會暨學術交流會議在海南召開。截至5月24日16時,相關信息獲國資委網站、中國財經信息網、觀察者網、南方Plus、澎湃新聞網、 中國科技網等報道或轉載366篇。

    17海水提鈾

      5月25日,用于空間輻射測試的懷柔50MeV(兆電子伏特)質子回旋加速器正式在北京懷柔科學城交付使用。該加速器是北京懷柔科學城“空間科學衛星系列及有效載荷研制測試保障平臺”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速器結構緊湊、體積小、效率高、調節方便,關鍵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截至5月29日18時,相關信息獲科《科技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新華網、環球網等報道或轉載437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233篇,客戶端99篇,微博17篇,微信文章79篇,博客論壇9篇。

      18懷柔加速器交付

      聚焦中核集團重大工程

      5月5日,我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6號機組正式通過竣工驗收。驗收組一致認為,“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示范工程全面建成,為我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自主的三代核電型號標準體系,大幅提升了我國核電的全球競爭力,對優化我國能源結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也為“華龍一號”后續批量化建設項目提供良好借鑒。

      截至5月10日14時,相關信息獲《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中國網等報道或轉載2051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1148篇,客戶端文章326篇,微信文章357篇,論壇博客66篇,微博137篇,網絡視頻15篇,外媒2篇。

      19華龍一號首堆人民日報20華龍一號首堆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19日,由中核集團旗下中核華興承建的田灣核電站7號機組穹頂球帶成功吊裝,標志著該機組從土建施工高峰全面轉入安裝階段。田灣核電站是全球在建加在運總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正在建設的7、8號機組單機容量126.5萬千瓦,每臺機組每年預估發電約100億度。7、8號機組建成后,田灣核電站裝機總量超900萬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潔電力超過700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40萬噸,對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截至5月24日14時,相關信息獲人民網、央廣網、新華網、CCTV、環球網等報道或轉載658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426篇,客戶端文章130篇,微信文章48篇,論壇博客15篇,網絡視頻39篇。其中,CCTV《新聞直播間》播出3次,《第一時間》《24小時》《經濟信息聯播》《正點財經》分別播出1次。

    21田灣核電吊裝0122田灣核電吊裝02

    23田灣核電吊裝0324田灣核電吊裝04

      5月29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三門核電二期工程4號機組核島鋼制安全殼底封頭順利吊裝就位,這是該工程4號機組核島反應堆廠房吊裝的首個大型模塊,標志著該廠房主體結構施工開始。5月29日9時至30日9時,相關信息獲CCTV《新聞聯播》《中國新聞》、人民日報客戶端、《經濟日報》等報道或轉載420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214篇,客戶端文章77篇,微信文章58篇,微博49篇,論壇博客11篇,網絡視頻11篇。其中,CCTV13《新聞聯播》播出1次,CCTV4《中國新聞》播出1次。

     25三門核電施工0126三門核電施工02

      聚焦核工業人物

      五一期間,核工業人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主流媒體頻頻刷屏。

      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社會與法頻道播出的《閃亮的名字2023-最美職工發布儀式》上,中央宣傳部、全國總工會向全社會公開發布2023年“最美職工”先進事跡,報道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核陜西鈾濃縮有限公司高級技師溫偉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感人故事。截至5月4日10時,相關信息獲《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光明日報》等報道或轉載2353篇。其中,新聞媒體文章1676篇,客戶端文章426篇,微信文章210篇,論壇博客16篇,微博12篇,網絡視頻12篇,外媒1篇。其中,CCTV《新聞聯播》播出1次、《特別節目》播出1次。

    27溫偉

      《中國夢?勞動美——2023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特別節目》于5月1日晚八點檔在CCTV-1(綜合頻道)、CCTV-3(綜藝頻道)、CCTV-15(音樂頻道)播出,中核集團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羅英參加節目錄制。

      28羅英

      人民網首頁推送文章《【別樣勞動節】鐫刻奮進剪影 他們節日堅守能源生產一線》,聚焦“五一”國際勞動節假期,頁巖油勘探開發、核電施工、煤炭開采、設備檢查維護等能源行業勞動者堅守生產一線,舍小家為大家,書寫勞動最光榮的新時代篇章,鐫刻奮進剪影。其中,就有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中核五公司施工隊長、鉗工高級技師張發奇。

      29張發奇

      新華網微博、客戶端策劃推出《你拼搏的樣子真美》系列海報,讓勞動與理想交相輝映,記錄每一個令人感動的奮斗瞬間。其中一張海報以“以身許業 扎根戈壁”為主題,展示中核華興技術人員在北山實驗室項目進行爆破作業的測量工作的“奮斗瞬間”。

      30五一海報

      央視新聞客戶端中國之聲欄目5月2日聚焦解密核電站運行背后的故事,推出《“五一假期”不停工,核電大修究竟修什么?》。

      32五一核電大修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中國環境網記者奔赴中核集團福清核電站,聚焦福清核電維修三處電氣科繼電保護班班長林鑫、福清核電運行三處“華龍一號”機組白班值值長林真、福清核電6號機組值長李宗霖、福清核電維修支持處高級主任技師邵亦武等青年核電人,報道他們用青春澆灌夢想,無畏艱險、沖在一線,肩負起中國核電事業發展的重任的故事

    33五四0134五四02

    35五四0336五四04

      5月4日,人民政協報微信公號發文《中國人搞核工業新技術到底行不行?他用一句話給出答案!》,對話中核集團核動力院熱工水力專家張震。《人民政協報》刊文《“女黃金人”是這樣煉成的》,專題報道了“華龍一號”高級操縱員、模擬機培訓教員曹宇華成為“黃金人”的故事。

    35張震36曹宇華

      5月5日,《中國青年報》刊文《以青春之名,逐科技強國之夢》,報道了中核集團新一代“人造太陽”裝置研制青年團隊全力突破“卡脖子”技術壁壘和封鎖,自主建成了我國目前規模最大、參數最高的先進托卡馬克裝置——新一代“人造太陽”(HL-2M)裝置,并實現首次放電背后的科研故事。

      37青春之名

      5月9日,《人民政協報》刊文《朱曉斌:摸石頭過河的人》。從0到1,從30萬千瓦到60萬千瓦,再到百萬千瓦,中國核電自主建設能力實現“三級跳”。以中核集團秦山核電技術業務總監朱曉斌為代表的中國大陸首批核電操縱員們,把自己的職業生涯全部奉獻給了核電事業,成為“從無到有”的見證者和親歷者。

    38朱曉斌

      5月11日,《中國青年報》刊文《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青春答卷》,報道了“龍鱗”系統開發團隊用知識、時間、精力,鑄成一片片真正的“龍鱗”,為國之重器保駕護航的故事。《中國環境報》刊文《“刻在管道上的名字,是我最高的榮譽”——記中核二三榮成片區項目部焊接隊隊長未曉朋》,講述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核二三榮成片區項目部焊接隊隊長未曉朋手握焊槍數年如一日,堅守在核工業建設一線的奮斗故事。

    39龍鱗40朱曉朋

      5月8日,封面新聞發文《“量子”核能奇遇記:勇敢追求心之所向》,專題報道中核集團最年輕的正高級工程師汪量子的追夢故事。

      41汪量子

      聚焦核科普

      5月10日,鳳凰衛視中文臺《近觀中國》欄目播出探訪秦山核電節目,節目中國外觀察員Daniel Peter Newham(中文名:大牛)探訪“國之光榮”秦山核電站,通過核電站大修場景、周邊美麗鄉村等場景呈現,展現秦山核電先進的技術和管理創新,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生態理念,展示中核人為尋求安全自主產權,為創造國際最高安全標準核電的不懈努力和奮發精神,也體現核電站發展造福地方和民生的廣闊前景。

      42近觀中國

      5月29日,“對話青少年 ‘核’創N宇宙”2023年中國科幻大會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專題論壇在北京舉行。活動由中國科普作家協會、中核集團宣傳文化中心主辦,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核學會、中國移動咪咕公司支持。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130多位高中生以及9位來自全國各地的“N宇宙”作者現場也參加了此次論壇。論壇通過中國科幻大會官方直播通道、光明網、中核集團視頻號等平臺進行了同步直播。

      43科幻大會

      隨著核工業題材電視劇《許你萬家燈火》在央視一套熱播,昔日神秘的核逐步走向大眾視野,越來越多的人想知道更多關于核的故事,掀起了一股核科普熱。

      5月8日,《光明日報》刊文《核科普:讓更多人了解核的故事》,記者隨“走進新中核·探尋許你萬家燈火背后的大國重器”媒體行活動,沿著中國核工業發展的足跡,從我國核能第一度電、我國大陸首座核電站到第三代核電站“華龍一號”,展示新時代核工業人向公眾講述中國核電的崛起之路。

      44萬家燈火

      5月9日開始,北京市科協與新京報聯合推出《國士無雙咫尺間》系列報道,聚焦報道中國核工業科技館,探秘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45科技館

     

    www.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