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騰訊新聞:“硬核”底氣從這里開始 中國核工業探秘

    發布時間:2021-09-17 信息來源:

      4月15日,“百年黨旗紅 國企新征程”暨“強國中堅 高質量發展看國企”網絡主題宣傳活動首站從中核集團出發,在歷時三天的時間里,從北京的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到秦山核電站,再到上海“兩彈一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十余家媒體和社會公眾深入了解我國核工業發展史。

      圖片

      我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

      圖片

      我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

      在第一站的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我們參觀了我國第一臺回旋加速器和第一座重水反應堆。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羅琦介紹,1958年,我國第一座重水反應堆和第一臺回旋加速器在這里建成,標志著中國跨入了原子能時代。以“一堆一器”為基礎,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廣大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核基礎研究領域的多項第一,以超常規速度攻克了多項科技難關,為“兩彈一艇”的成功研制作出了重大貢獻。1984年和2007年,“一堆一器”先后完成它們的科學任務和使命,并于201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工業遺產、中央企業工業文化遺產,2019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后,我們又走進了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海鹽縣的秦山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于1985年動工,1991年12月首次實現并網發電,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七個自主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作為中國大陸核電的發源地,秦山核電目前共有9臺運行機組,總裝機容量為66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500億千瓦時,是目前我國核電機組數量最多、堆型品種最豐富、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基地。

      圖片

      秦山核電安全運行30年來,先后掌握了30萬、60萬、100萬千瓦級核電技術,完成了“二代”向“三代”的技術跨越。

      圖片

      秦山核電站應急控制中心秦山核電站董事長黃潛在采訪中表示,秦山核電站積累了大量專業人才,使得核電站各項指標多年穩定處于世界先進水平,2020年8臺機組綜合指數排名世界第一,擁有專利685項、標準52項,創新反應堆水下自主檢修技術,解決了“卡脖子”問題。

      圖片

      華龍一號模型

      秦山核電站不僅安全高效發展上有著突出表現,而在對于地方經濟的帶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據悉,秦山核電大力扶持海鹽發展核電關聯產業,累計投資當地830億元,帶動核電關聯企業95家,吸納就業2萬余人。30年來,秦山核電先后結對幫扶仙居縣、龍泉市、縉云縣、平陽縣等地困難農戶,投入幫扶資金1132萬余元,完成從“輸血”式幫扶到“造血”式幫扶的轉變。實際上,除了以上對國家核電力發展、當地經濟帶動以外,在秦山核電站的采訪中我們還了解到,秦山核電站的所擁有的這些高大上的核技術也已經應用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環保領域,通過對霧霾中碳元素的分析檢測,可以對污染進行溯源,知道霧霾是來源于燃煤還是秸稈燃燒;在醫療領域,醫用同位素正被廣泛應用于癌癥、老年癡呆、癲癇等各類疾病的診療;在農業、食品安全等領域,電子加速器輻照還可用于殺蟲、消毒、保鮮等。由此可見,核能帶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是“發電”,未來更多領域的應用正在被逐步挖掘。

    www.s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