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故事丨他用手中焊槍,把握一生的使命與理想
發布時間:2021-05-18 信息來源:默認部門
黨員名片
未曉朋,男,1987年11月出生,2008年12月入黨。黨的十九大代表,中核集團高級技能專家,現任中核二三重大工程項目焊接隊隊長。先后獲得“國際焊接技能大賽單項冠軍”“中央企業技術能手”“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北京青年五四獎章”“中核集團技術能手”“中核集團勞動模范”“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筑工匠”等稱號。
核電站“心臟血管”的連接者
核電站核島廠房相當于核電站的“心臟”,而主管道就是連接心臟的“主動脈”。“能焊主管道是每個焊工的夢想,從進入核島第一次拿起焊槍開始,這個夢想也就成了我為之追求的目標。”未曉朋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該走怎樣的一條焊接道路。
田灣核電3、4號機組主管道材質為大厚壁復合鋼,基層焊接過程中由于焊道窄而且深,易出現問題。當時距離田灣核電一期主管道焊接已過去十多年,曾經參與的師傅都已超過40歲,視力和體力都不能再次承受主管道焊接要求了。而未曉朋這一批具有主管道焊接資質的焊工,人均才20多歲,現場各監管方話里話外都是對他們的不信任。在各方質疑的審視下,未曉朋頂著壓力與隊友開始首道焊口焊接。
未曉朋身材高大,著裝后的肩寬就有70厘米,而主管道內徑只有90厘米,作業時他只能蜷縮在管道里,一待就是幾個小時,無論怎么不舒服都要強忍著。在狹小的空間施焊,只能任憑焊花火屑迎頭淋下,即使燙得很疼也不能有一絲躲閃。他知道,如果不能保持好的視線角度,就不能保證焊接質量。
由于進出管道攀爬一次費時費力,為節省上廁所耽誤的時間,即使口渴他也盡量不喝、少喝水。這道焊口在他的控制下,焊接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當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的時候,未曉朋感覺“一切都值了”。
匠心是初心,亦是平常心
2016年國慶期間,新聞專題片“大國工匠”在央視開播。第二集《大術無極》中,未曉朋向億萬觀眾呈現了焊接田灣核電3號機組主管道的世界級水平,《新聞聯播》更是用近4分鐘時長作了報道。
在專題片拍攝期間,正值田灣核電3號機組主管道焊接關鍵時期,而導演的拍攝要求是,所有焊接鏡頭都要在主管道上進行真實焊接。在管道內部焊接時,攝像師為了取下不同畫面,在一根焊條未焊完的情況下不斷說“好,停。”“停一停。”“停!”但他沒有任何抱怨,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心態和沉穩的手感。焊接完后,射線檢查顯示100%合格。最后,在完成的焊接主管道上打上自己的工號時,面對鏡頭,他嚴肅地說道,“那就是我的名字,那道口和我的命運緊緊地就綁在那里了,是永久的,如果我干不好,那就是我的恥辱。”
作為核電工人,他基本一年才能回趟家,平時又總是報喜不報憂。節目播出后,未曉朋母親看到電視上自己的兒子窩在狹窄的管子里焊接的場景,才終于知道他具體的工作內容,一邊為他感到驕傲,一邊又感到心疼。想到兒子胳膊上那一個個小傷疤就是這樣被焊花燙出來的,未曉朋母親忍不住地流下淚來。“家里啥都好,別擔心,在外面好好干,工作的時候千萬別分心,別辜負了大家的信任。”接到母親關心的電話,未曉朋也情不自禁地哽咽,對于家人的理解與鼓勵,他在倍感愧疚的同時,也默默許下了絕不辜負家國重托的諾言。
2017年,未曉朋當選黨的十九大代表,在回到公司分享時談到,“置身人民大會堂的那一刻,倍感責任重大,我深知,我代表的不僅是我自己,還有我所從事的行業,以及奮斗在核工業建設一線的兄弟姐妹們。那一刻,我就警醒自己,一定要認真履行職責,不負使命。”
無論擁有怎樣的身份或榮譽,只要進入車間,他永遠都是那個迎難而上,干不好不罷休的小伙兒。焊接的弧光雖然灼黑了他的皮膚,但未曉朋純潔清亮的心靈卻從未變過,如同他的錚錚誓言一般,“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核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