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員故事】王梅:一次次迎難而上,突破“卡脖子”技術

    發布時間:2021-11-02 信息來源:

      黨員名片

      王梅,201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7年畢業于蘭州大學,畢業至今一直在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從事檢測技術研究工作,現任中核北方理化檢測中心技術質量室科長,先后參與了高溫氣冷堆燃料元件生產線、AP1000核燃料元件生產線和環形燃料元件研制等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和中核集團多個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

      領銜內蒙古自治區級勞模創新工作室,其創新工作室先后獲得全國五一巾幗獎狀、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巾幗標兵崗等榮譽。先后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包頭市“鹿城英才”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和包頭市愛崗敬業道德模范、中國原子能公司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微信圖片_20211102093448

      微信圖片_20211102093451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王梅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王梅——一次次迎難而上,突破“卡脖子”技術

      美麗遼闊的北部邊疆,連綿起伏的大青山南麓,坐落著我國核電燃料元件生產種類最齊全的工業基地——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承擔著核材料、核燃料生產制造與科研任務。前不久,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見到了該公司“王梅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帶頭人、高級工程師王梅。

      2007年從蘭州大學畢業至今,她一直在中核北方從事核燃料元件制造和核材料相關生產研究工作,先后參與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中核集團多個重點項目的研究工作,獲得第三屆“鹿城英才”工程資金支持,以其名字命名的女職工創新工作室獲得全國五一巾幗獎狀。

      微信圖片_20211102093455

      王梅告訴記者,“王梅女職工創新工作室”在中核北方公司,承擔著公司原輔材料、核燃料元件、核燃料同位素等分析任務,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從事核材料和核燃料化學分析的檢測實驗室。2014年成立以來,工作室出色地完成了公司各項檢測任務,自主研制完成了多個分析裝置與處理系統,建立了多項分析檢測方法,形成了一系列國家、地方及核行業標準,并研發了多種國家標準物質。

      記者了解到,“王梅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是個年輕的團隊,現有成員18人,平均年齡33歲。工作中,她們牢記首責,以“敬業、專業、專注、執著”的工匠精神,自主研制完成了鈾自動滴定系統、鈾豐度自動測量程序的開發,完成了氣相色譜儀測試系統、實驗室信息化系統和自動液相萃取裝置等自動化分析裝置與數據處理系統,建立了全球首條高溫氣冷堆核燃料元件生產線用基體材料檢測方法7項,起草完成了多項國家、地方及核行業標準,研發了八氧化三鈾等三種國家標準物質。

      2013年,全球首條工業規模高溫氣冷堆元件生產線在中核北方公司正式開始建設,該生產線相關材料的檢測任務隨之而來。工作室多年來主要從事無機材料的檢測工作,作為高溫氣冷堆用燃料元件球的基體材料之一,有機物酚醛樹脂的檢測任務,成了擋在工作室面前的一道難關。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生產線的工藝調試又急需檢測數據作為指導,快速準確地建立一套檢測方法成為緊迫至極的任務。工作室的科研人員迎難而上,經過一個月加班加點地研究實驗和反復探索,終于建立了酚醛樹脂中雜質元素等7項檢測方法,在關鍵時刻為生產線的建立和產品質量把關起到了支持作用。該方法得到設計方清華大學的充分認可和同行業的一致好評,獲得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

      微信圖片_20211102093458

      2018年,中核北方公司啟動了實驗樓建設項目,“王梅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承擔了實驗樓的規劃布局裝修裝飾的調研工作。面對這項新任務,為建設一個科學化、人性化的實驗室,大家從實驗室規劃到現場調研,從裝修材料選擇到桌面推演,變成了實驗室項目的參與者和把關人。

      在核工業建設的戰場,工作室以女性獨有的細致認真,對待著每一項細微的工作,以女性特有的堅韌,守護著代代傳承的核工業精神。嚴謹細致的科研態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確保了每一個檢測結果精準,使團隊成為“工藝的眼睛、質量的向導”。多年來,“王梅女職工創新工作室”樹立事業高于一切、責任重于一切的理想信念,追求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奉獻精神,成為目前中核集團唯一一個榮獲全國五一巾幗獎狀稱號的集體。

      王梅感慨地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作為新時代的核工業人,我們將堅定創新自信,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卡脖子”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在新時代繼續發揚強核報國、創新奉獻的新時代核工業精神“兩彈一星”精神。

      (中國婦女報)

    www.sao